未來簡史,從智人到神人
第四章,說書人 p.139
狼或黑猩猩等動物,都活在一種雙重現實中:一方面很熟習外在的各種客觀實體,比如樹木、岩石和河流;但另一方面,也知道自己的主觀體驗,比如恐懼、喜悅和慾望。相較之下,智人則是活在一種三重現實之中。除了樹木、河流、恐懼和慾望,智人的世界還有各種關於金錢、神、國家和公司的虛構故事。
第一章,人類的新議題
知識的悖論 p.49
… 預測的重點並不是要提出預言,而是為了讓我們討論現有的選擇。如果經過討論,能讓我們選擇其他道路,而讓預測不能成真,那反而更好。如果做了預測,但什麼都不能改變,那又有什麼意義呢?
有些複雜系統(例如天氣)完全無視我們的預測,但人類發展的過程則會對預測產生反應。事實上,預測越準確,引起的反應就越多。因此很矛盾的是,隨著我們收集更多資料、提升運算能力,事情反而會變得更出乎意料且難以預測。知道得越多,能預測的反而越少。舉例來說,假設某天專家解開了經濟運行的基本法則,這時銀行、政府、投資人和客戶立刻應用這項新知、展現新的行爲,希望能夠戰勝競爭對手。畢竟如果新知識無法帶來新的行爲,豈不是說明它毫無用處?但令人遺憾的是,只要人們一改變行爲模式,新形成的經濟理論就立刻過時了。我們或許能夠知道經濟在過去是如何運行的,但已經無法再確知經濟在目前如何運行,未來就更不用說了。
以上並不是某個假設的案例,在19世紀中葉,卡爾.馬克思提出了卓越的經濟見解,…資本家也會讀書…工業強國並未發生大規模共產主義革命,無產階級專政也未在這些國家登上歷史舞臺。….
一段關於草坪的歷史 p.52
如果說歷史不會遵循穩定的法則,我們也無法預測未來的走向,那為什麼還要研究歷史?…
…科學並不只是預測未來 … 歷史研究最重要的目的,其實是讓我們意識到一些通常不會考慮的可能性。歷史學家研究過去不是為了重複過去,而是為了從中獲得解放。
我們每個人都出生於某個特定的歷史現實,受特定的規範和價值觀制約,也由獨特的經濟和政治制度來管理。我們都會覺得自己所處的現實是理所當然的,認為這一切純屬自然、不可避免、無法改變。但我們忘了世界是由一連串的意外事件所創造的,歷史不僅塑造了我們的科技、政治和社會,也塑造了我們的思想、恐懼和夢想。「過去」從祖先的墳墓裡伸出冰冷的手,掐住我們的脖子,讓我們只能看向某個未來的方向。… . reply_count: 1 get_replies : 1 . 2018-06-20_00:09:38 wkliang 第四章,說書人 p.152
書面文字的力量,隨著各種神聖經文的出現而達到巔峯。古代文明的祭司和抄書吏,習慣將各種文件看作現實的指南。起初,這些文本會告訴他們關於稅收、田地和糧倉的現實,但等到官僚系統得到了權力,文本也就得到了權威。祭司不僅紀錄着諸神的財產,也紀錄着諸神的行爲、戒條和祕密。而就此寫出的經文,號稱描述了完整的現實,也讓一代又一代的學習者習慣於從「聖經」「古蘭經」或「吠陀經」中尋找着一切問題的答案。
理論上,如果某本宗教經典扭曲現實,門徒遲早都會發現,而讓這本經典權威掃地。林肯就說過,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時候騙過所有人。只不過,那是林肯一廂情願罷了。實際上,人類合作網路的力量就是依賴於真實與虛構之間的微妙平衡。太過扭曲現實,力量就會被削弱,讓你敵不過那些能看清現實的對手;但想要有效壯大組織力量,仍然得依靠那些虛構的神話。如果堅持一切都要百分之百的現實、決不加入任何虛構,追隨者肯定也不會太多。
.